把冬春季消防工作 做深做细

立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省情,坚持先立后破,重点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Renewable UK)今天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总装机容量从一年前的185 GW大幅增长到现在的244GW,增幅达32%。日本有5兆瓦(2个项目),西班牙有 2.225 兆瓦(2个项目),法国有2兆瓦(1个项目)。

把冬春季消防工作 做深做细

挪威的项目最多,共有 3个项目,总装机容量为 94 兆瓦。进行中项目(Pipeline)包括处于任何阶段的项目:全面运营、在建、已获批准、在规划系统中等待决策或处于早期开发阶段。英国位居第二,有 80 兆瓦(2个项目),葡萄牙有 25 兆瓦(1个项目),中国位居第四,有19兆瓦(3个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5.2MW,预计年发电量650万kWh,每年可节约煤炭消耗1792吨,减少碳排放量5583吨。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网福建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福州亿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电业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及福建理工大学代表参加仪式,该项目的并网投产标志着福建省首个高校全屋面光伏建设项目正式建成投用。

日前,福建理工大学全屋面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并网发电仪式在旗山校区举行。据了解,该项目位于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鼓山校区,今年5月正式开工,是福建省高校与企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携手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鼓励使用太阳能灶等设备。

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县城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超过40米,广场集中硬地面积不超过2公顷,步行道网络应连续通畅。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住宅朝向、窗墙比和体形系数,降低住宅能耗。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面积占当年绿色建筑总面积比例力争达到30%。

把冬春季消防工作 做深做细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

结合城市特点,充分尊重自然,加强城市设施与原有河流、湖泊等生态本底的有效衔接,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方式,加大雨水蓄滞与利用。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管控。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在政府采购领域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大力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

(四)建设绿色低碳住宅。5月23日,九江市住建局关于印发九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实现建筑供热(冷)、炊事、热水,进一步深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式,推动太阳能光电光热、地热能源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探索新改扩建建筑光、储、直、柔新型供配电技术的应用。

把冬春季消防工作 做深做细

三、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一)提升县城绿色低碳水平。引导新建农房执行《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完善农房节能措施, 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提升住宅品质,积极发展中小户型普通住宅。充分利用工业建筑、仓储物流园、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屋顶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积极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动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进而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鼓励高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课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减排自愿承诺,引导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农房群落自然、紧凑、有序。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

建筑节能水平大幅提高,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推动完整居住社区发展。

推动完善九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

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因地制宜有序推动绿色农房建设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

新城新区合理控制职住比例,促进就业岗位和居住空间均衡融合布局。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相关单位和企业人才业务水平。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力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

编写绿色生活宣传手册,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降碳行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发展。

(二)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模式。(六)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

二、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一)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建立政府工程采购绿色建材机制,到2030年星级绿色建筑全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木竹建材。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推动数字建筑、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实施星级绿色标识建筑面积占年度绿色建筑总面积比例达30%。整合优化行业产学研科技资源,推动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推动乡村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鼓励炊事、供暖、照明、交通、热水等用能电气化。

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五)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推行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减少改造或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

开展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构建集约节约、尺度宜人的县城格局。每个完整居住社区面积不超过5平方公里,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1.5万人/平方公里。